欢迎访问雅安社会服务网!

网站首页

专题专栏微信平台经验集萃便民服务

服务动态

媒体报道中心动态县区动态经验交流

服务公告

通知公告公示

项目平台

政府项目公益项目志愿者项目项目协同

数据库

组织库人才库需求库

中心建设

服务宗旨服务领域内设机构职能职责

组织建设

孵化中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展示大厅

家庭建设

家风建设关系调解

服务地图

中心地图站点地图

招善引慈

捐赠窗口捐赠者
当前位置:首页 > 社会服务动态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学子回乡创业 助力精准扶贫

来源:雅安日报/北纬网 更新时间:2016-03-24 11:03:28 点击:

   去年,随着我市精准扶贫号角吹响,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用青春耕耘着家乡的热土,日渐成为我市精准扶贫中的一抹亮色。他们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脱贫,改变家乡面貌。
 采访中诸多创业大学生都觉得,农村有广阔的舞台,这里最需要的就是各类人才。包括拥有先进种植技术的人才,懂网络懂市场的销售人才……
 
 把高科技“种”在田地里
 当农民,不碰泥;种蔬菜,不用泥。这是邓锦回乡创业铺展的大项目。
 14日,记者来到雨城区大兴镇穆家村,一个和别家不太相同的种植棚格外引人注意,这就是邓锦的无土栽培大棚,走进这座类似鸟巢型的温室,塔型、立柱型架子上,各种食药蔬菜幼苗长势喜人,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。
 邓锦是土生土长的雅安人,大学毕业后,在沿海一带搞外贸,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被无土栽培的技术深深吸引。
 “我觉得这种栽培方式可以让人吃到味道更好、更绿色、更健康的一些蔬菜,将来的蔬菜行业或者说观光旅游业在这一方面有前途,这不,家乡灾后重建正需要这样的新产业,这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项目。”挽起衣袖、说干就干。要想创业,首先就要为创业铺好路。邓锦告诉记者,当年恰逢雅安大力发展大众创业,她和丈夫一经商量,两人最终决定回乡试试无土栽培。
 “什么是无土栽培?”为了让记者对无土栽培有直观认识,邓锦扒开了正在育种的板蓝根的根部,只见底部全部铺有薄膜,与地面隔开,上面分两层,其中一层是洁白的气雾培根系,蔬菜就种在这样的“土壤”中。一旁有一根黑色的塑料管,管子上面分布着一个个针眼大的孔,营养液和水就是这样滴灌到板蓝根根上的。
 “智能化设施科学、省力,棚内配备了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传感器,与智能控制系统连接,根据食药、蔬菜的最佳生产条件和环境,自动喷雾或循环添加营养液。”邓锦这样解释。
 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更神奇的是,无土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食药、蔬菜生产速度,产量也提高了2-3倍。且智能化食药、蔬菜的生产过程基本与外界隔绝,不存在病虫危害,不用打农药,种出来的是纯绿色污染的菜品。
 如今,邓锦的大棚基地面积已达10多亩,有5个大棚。
 “无土栽培专家”的名声不胫而走,周边县乡时常有人到她的基地取经。每逢有人来请教,她总会放下手上的活,提供咨询和帮助,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“邓老师”。
 而今,邓锦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生产销售模式,正在雨城区大兴镇和汉源县开展。同时,与贫困村民建立了直接联系,由合作社统一为贫困户提供种苗、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,给予贫困户积极帮助。
 说到未来,邓锦信心满怀,她不仅要把无土栽培等技术推广出去,使果食药蔬种植提高产量、提升质量,尽快让乡亲们富起来,还准备将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,即以无土栽培药蔬大棚为基础,陆续开发更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品种,把基地逐步打造成为集观光、休闲、采摘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。“这样就可以使久居城区的市民,来到这里不仅能采摘果蔬、体验农事活动,还能丰富知识、享受乡间情趣。”邓锦说。
 “互联网+” 带来创业新天地
 叮铃铃,冉威手机响起,“喂,你好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?”16日,记者来到汉源县石龙庙枇杷种植基地,刚进基地就看到这一幕。
 “我正在帮农户回收枇杷,希望自家的电商平台可以有更多的货源。”这个阳光大男孩满心欢喜地说道。大学毕业后,看到家乡正在大力扶贫的冉威,决定回乡助一臂之力。
 村上信息闭塞,发展滞后。入村了解情况过程中,他发现一个奇怪现象,群众并不富裕,但家家户户的核桃、苹果、李子都在家里搁着,有的甚至都发霉了。为什么不卖掉?各村干部都告诉他,村里虽然土特产多,但要是拿到县城去卖,光路费就得花费几十元,拿到镇上的集市上卖,家家户户都有,也卖不上好价钱,所以就那样放着。“这么多的好宝贝,如果把它都卖了,不就能帮助群众增收了吗?”冉威想,但是卖给谁,如何卖又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。
 就在这时,全市正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,并明确提出了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和办法,“就搞电子商务销售土特产。”冉威脑海里勾勒出回乡创业的大致蓝图。建平台、开网店、搞设计,上架家乡的天然有机产品……
 “引导和动员村民接受电商,是一件挺有意思的工作”,冉威说,经过努力,他已经看到了网络给贫困山村带来的变化,并为自己参与其中而振奋。
 接受他帮助的农户当中,就包括了汉源县富林镇红光村种植黄果柑的大户陈师傅。前不久,陈师傅的妻子患病就医缺钱,但守着家1500多公斤的黄果柑犯了难。通过网店帮他全卖了出去,只用一个星期就给他挣回了6000多元,比他自己卖的价钱多了一倍。
 “当互联网+拥抱‘三农’,我们这些触网的大学生才有了用武之地。”冉威谦虚地说,电子商务给众多返乡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创业创新之路。
  雅安日报/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